我們動不動就跟別人比,而且無所不比。比成績、比結(jié)果、比地位、比職稱、比權(quán)勢、比財富等等,不一而足。而結(jié)果無非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強于別人,一種是自己弱于別人。前者往往使我們變得愉悅、得意,甚至驕傲起來;后者往往使我們變得不快、郁悶,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說,不管哪種結(jié)果,都會讓我們變得不平靜。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較中丟失自己。 范仲淹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總喜歡跟人比較,那么這種境界就很難達到。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在我看來,如果非要比較的話,那么就跟自己比吧。 桓公(桓溫)年輕時與殷侯齊名,所以常常懷有競爭之心?;腹珕栆蠛睿骸澳闩c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說:“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經(jīng)很久,寧愿做我?!边@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元代學者黃元瑜用殷侯的答語來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磥恚湃嗽缫讯冒涯抗庥赏庠谑挛镛D(zhuǎn)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即自我。換言之,從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總算找對“對手”了。 女作家喬葉說:“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蔽液苜澩@個觀點。既然這樣,那么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行為、思想等就會有差別。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剛才的你跟現(xiàn)在的你……如果在它們之間用減法,那么結(jié)果往往不會是零,要么是負數(shù),要么是正數(shù),也就是說,你可能進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寬容了或更加狹隘了,寵辱不驚了或更加浮躁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跟自己比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看來,在成長中,我們不能總是前進,有必要時常停下來,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現(xiàn)在,也就是要把“舊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實地進步了,升級了,那么就要沿著腳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點出發(fā);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就要總結(jié)、反省自己,尋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讓自己取得進步和收獲。 一個人的“舊我”和“新我”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跟自己比,就是它們斗爭的一個個過程。真戰(zhàn)勝假、善戰(zhàn)勝惡、美戰(zhàn)勝丑、勤奮戰(zhàn)勝懶惰、樂觀戰(zhàn)勝悲觀、希望戰(zhàn)勝絕望、高尚戰(zhàn)勝猥瑣……這應該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結(jié)果。高爾基說:“最偉大的勝利——戰(zhàn)勝自己?!?/span> 蔣勛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問一位學植物的朋友: “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樣會怎樣?”那位朋友告訴他:“那它就會被淘汰,因為它東施效顰,沒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來,要想有聲有色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胡亂地、盲目地跟人比較、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做人與處世》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