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公司組織我們到蘇州旅游,此間參觀了虎丘、定園、楓橋與寒山寺,我們的身心與美麗的江南有了親密無間的接觸。 虎丘,原名海涌山。據(jù)《史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在與闔閭越國的楔李大戰(zhàn)中,不慎受傷,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數(shù)日他兒子將他葬于海涌山。據(jù)說,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為虎丘山?;⑶鹬饕包c有云巖寺塔、虎丘劍池、擁翠山莊、陸羽井、冷香閣等眾多景點。如果把虎丘塔看成白虎的尾巴的話,那虎丘廟則似白虎頭了,故導(dǎo)游會說,屬羊的朋友請走廟門的兩側(cè),可千萬不要“羊入虎口”哦?;⑶鹚ㄔ茙r寺塔)塔身高47.5米,全為磚砌,重6000多噸,為八角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七層磚塔,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4米,斜度為2.48度,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相傳闔閭死后尸體變?yōu)榻┦?,故用此塔?zhèn)之。虎丘劍池是埋葬吳王闔閭的地方,并將闔閭生前喜愛的“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秘藏于幽宮深處。從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別有洞天”圓洞門旁有“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三尺來長,筆力遒勁。據(jù)《山志》等書記載,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后因年久,石面經(jīng)風(fēng)霜剝蝕,“虎丘”兩字?jǐn)嗦滗螞]。在明代萬歷年間,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鉤摹重刻。所以在蘇州有“假虎丘真劍池”的諺語。千人石:吳王夫差為先王闔閭治喪,在地宮內(nèi)埋藏了3000寶劍和許多其它的財寶,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殺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稱千人石,而前面一柄插于石中僅露劍柄的石劍就是為了鎮(zhèn)壓這些無辜的冤魂。 定園,位于虎丘山南麓古茶花村內(nèi),占地一百多畝,有蘇州最大的園內(nèi)湖塔影湖,有各類古建筑遺址30多處。定園始建于明代初期,相傳為明代開國重臣劉伯溫的私宅,內(nèi)有劉伯溫墓等遺跡。 定園內(nèi)水味濃郁,一路走過,都有“塔影湖”的流水相伴。內(nèi)有觀花亭、半亭、傘亭以及蔚為大觀及茶藝苑等諸多景點。傳說呂洞賓就是在觀花亭做的神仙,所謂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實際上是「茍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定園的過廊是彎的,而不是直的。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古人認(rèn)為只有僵尸才走直路。在茶藝苑處有個大茶壺,相傳喜歡打麻將的人過去摸一摸,會帶來財運,打麻將就不會輸啦。 楓橋景區(qū)距蘇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跡鐵嶺關(guān)、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楓橋原名叫封橋,據(jù)史料記載,古時這里是水陸交通要道,設(shè)護(hù)糧卡,每當(dāng)漕糧北運經(jīng)此,就封鎖河道,故名為“封橋”。后因唐代詩人張繼寫的詩而易名“楓橋。傳說詩人張繼去唐時首都長安赴考后,落第返回時,途經(jīng)寒山寺,夜泊于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有感而作。便手沾河水在岸邊寫下了《楓橋夜泊》這詩?;厝ズ蟀l(fā)憤圖強(qiáng),最后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于洪州。 在楓橋邊有張繼銅像 ,大拇指特亮,因為大家都想沾沾他的手氣,據(jù)說摸一下會有官運,摸兩下會有財運,摸三下會有桃花運,摸四下。。。壞了,四大皆空,五下,無所事事,六根清凈。。。。還有,我們可千萬別碰他的腳哦,那會沾上腳氣的。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zhèn),距今已有1400多年。,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寒山寺。寺內(nèi)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偏殿、藏經(jīng)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寒山寺的夜半鐘初為唐代所鑄,可惜早已失傳,明嘉靖年間重鑄巨鐘,并有鐘樓,后流入日本。清光緒三十年仿舊鐘式重鑄。巨鐘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dá)兩噸。鐘聲宏亮悠揚,余音轟條。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聽鐘樓中發(fā)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曹兆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