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有詩:“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兩百多年前,曹雪芹在黃葉村寫下的寥寥數(shù)筆,雖歷盡寒霜冷月,卻也道盡了秋天的凄清和落寞。 然,秋天畢竟是四季之中最美麗的。在經(jīng)歷了春的生機和夏的絢爛后,這種美是成熟之美,也是深沉之美,宛若清谷飄逸的簫音,宛若漁舟唱晚的箏鳴,宛若江楓漁火的鐘聲,有讓你永遠都無法讀懂的神秘魅力。而作為凡人的我們,也只能憑借起伏的心境為它添上或喜或悲或醉人的歲月顏色。 秋,是游子的淚水。“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從杜甫漸行漸遠的孤獨中走來,一個個遠離鄉(xiāng)梓的背影就是一曲曲離別的歌,那是跳動在年輪里的鄉(xiāng)愁音符。每逢秋日,離開故土的人們便會感到平日里從未有過的孤獨,無論是殘陽夕照還是月落烏啼,都會讓人產(chǎn)生同悲共憫之感。午后,沏一壺清茶,倚一把搖椅,守一縷斜陽,閉目輕吟“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入夜,月是冷的,風(fēng)是冷的,淚是冷的,唯一溫暖的只有那首千古絕唱《游子吟》,在夜半寒砧中化為門外階下的白霜,變成故園深處的殘荷,斜斜地行走在寒山石徑上,遍染了整個遠山的紅樹林。 秋,是林下的甜蜜?!氨淘铺欤S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秋日里,戀人的心是醉的。記得那年游故園,雖沒有范仲淹筆下的美景,卻也別有一番風(fēng)情:園內(nèi)已是一片荒蕪,那些夏日里不知名的花卉仙子們似乎累了,吝嗇地隱去了最后一抹綠色,只有幾縷干枯的野豆莢縈繞在白楊上隨風(fēng)抖動。園里沒有秋菊,本該是皺眉的憾事,但她卻莞爾一笑,手指遠處——在干涸的河道里,憨厚的山里娃吹響了聲聲嗩吶,于是她喊一聲:“喂,吹一個《走西口》。”他卻夾起嗩吶紅著臉跑了。相視一笑中,戀人的手攀住了戀人的腰,恍若秋水攀住秋橋;幸福目光里,只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了。 秋,是人間的溫馨。眾說秋是傷感的,我說秋是溫馨的,因親情、友情和愛情而溫馨。張籍在《秋思》中以“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來深切表達對父母的懷念,雖有羈泊異鄉(xiāng)的孤孑凄寂,也可萬里暖人心。孟浩然秋日登高,揮毫寫下“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雖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亦可“天涯若比鄰”。“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深秋夜雨,李商隱將對妻子“水漲秋池”般的思念化為了千古佳句,雖然彼此只能關(guān)樓遠望,卻也溫馨無比,若天下有情人皆能長相廝守,哪怕“天階夜色涼如水”,卻也樂得“坐看牽??椗恰?。(黃士兵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