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很像是一出戲――時間是某個清晨,場景是在一個農(nóng)貿(mào)日用品集市上,主角是一個始終沉默的老頭,配角是集市上熙來攘往的人群,道具是一張字跡歪歪扭扭的告示:拾到鈔票一袋,失主請到某某鎮(zhèn)某某街幾號找某某領(lǐng)取。
有人走過,看了看字條,說:哎喲,老頭撿到錢了。
有人走過,看了看字條,說:有多少錢啊,也許是筆巨款吧。
老人不理會,顧自做著他的生姜大蒜生意。
等太陽升到一竿子高的時候,老頭的攤位旁邊已經(jīng)圍滿了人,整個集市飛快地傳遞著這個消息。所謂飛快,一是消息走得快,二是錢的數(shù)目增加得快,不過個把鐘頭,老頭撿巨款的消息已經(jīng)走出集市傳到了大街,而且錢的數(shù)目不斷向上翻倍。
有中年男人走到老人的地攤前,蹲下,和顏悅色地問:大伯,你說說看那袋子什么樣子啊,前幾天我在這附近丟了個錢包,里頭有幾千塊錢,說不定你撿到的就是我的呢。老人白了他一眼說:自己的錢袋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嗎?
有一婦女從人群中擠進來說:老人家,看你這么認真,錢不會少于幾萬吧,你說說錢袋的樣子,我們大家也好幫你一起找失主啊。老人搖搖頭一言不發(fā)。
有一小年輕激了一句:老頭,聽說錢有一箱子,有幾十萬吧?否則你這么守口如瓶干什么?
又有人半開玩笑:哪個財大氣粗的,丟了巨款也不來認領(lǐng),是不是搶銀行的歹徒為了保命丟掉的啊,應(yīng)該有上百萬吧?
總之在真正的失主出現(xiàn)之前,這筆錢的數(shù)目被越說越大,前來認領(lǐng)的人也越來越多,當(dāng)然,他們描述的都不對,因此老頭也始終沉默不語。
真正的失主是在電視臺介入播出之后才找到的,他也是市場里的小攤販,做水產(chǎn)生意的,早天收工時忘了收好零錢袋了,這兩天,又剛巧因母親生病而沒出攤。
這下你應(yīng)該知道錢袋里的數(shù)目了,倒真的有很大一袋,但最大的一張是20元的,最多的是1角2角的,全部清點出來,也不過200多元。
在錢的方面,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