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在不久前的直播活動中談到的積極心理學在當下的意義。 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 問:您說幸福不只是一種積極的感受,更是一種信念,怎么理解幸福是一種信念呢? 彭凱平:很多人誤以為幸福就是快樂??鞓肥且环N情緒體驗,不能當作生活目標去追求,因為快樂有時是不恰當的,比如聽到不好的事還快樂,這就不行。而幸??梢援斪魃钅繕巳プ非?。 幸福的重要前提是意義感,幸福是有意義的快樂。所以,幸福是理性的追求選擇,和通常所說的情緒快感不同。雖然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會有不快樂,但始終把它當作前進方向會有積極的意義。 怎樣找到意義感 問:當下有些年輕人覺得缺少生活的意義感,您覺得年輕人應該怎樣找到意義感呢? 彭凱平:對于年輕人而言,要找尋到意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找到自身的天賦特長,也就是思考自己擅長做什么、喜歡做什么、愿意做什么。一個人如果能夠將自己的工作轉化為使命,那么就有了意義感。所謂使命,就是來到這個世界上自己會在某方面做出與眾不同的貢獻。所以,年輕人想要找尋意義感,第一個來源就是自己喜歡做的、熱愛做的和擅長做的事情。 第二,意義源自社會的需求及評價。很多科學家甘愿吃苦受累一輩子潛心研究,就是因為國家、社會賦予了他們崇高的意義感。 第三,純粹是心理學的方法,那就是聯(lián)系。意義來源于聯(lián)系。當想到自己的工作時,第一個在大腦中浮現出的概念是什么,這就是你的意義感。當然,人的意義感也會隨時變化。 如何保持樂觀心態(tài) 問: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谷,如何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呢? 彭凱平:有三個重要的力量能幫助我們戰(zhàn)勝至暗時刻。 第一個是愛的力量。人在活得最難、最痛苦的時候,一定要有愛的感受,包括親人、同事對你的信任、支持和關懷。所以,當你覺得日子過不下去、非常陰暗的時候,一定要尋求愛的支持,包括你的父母、好友,他們永遠是愛你的人。千萬別把自己孤立起來,一定要去尋求這種愛的支持和力量。 第二個是保持行動的習慣,心情不佳時要給自己找事做,不能躺平,行動起來才可能有希望。 第三個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人要給自己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叫作自我效能感,就是給自己“我一定能夠做成”的心理暗示。要知道,大學學的不是專業(yè),而是終身學習的技能,這個學習技能可以幫助我們學到更多新知識。我自己也是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換行業(yè)、換專業(yè)。 問:您有什么重要的話想送給年輕人? 彭凱平:我個人感覺,希望是很重要的。人類有一個動物沒有的本領,那就是憧憬未來,這是2008年哈佛大學4位心理學家的重要發(fā)現。我們人類即便什么都不做時,大腦也會下意識地計劃下一步做什么。所以,把憧憬未來、追求未來、為未來而奮斗作為人生方向,我覺得很重要。 很多有心理問題甚至放棄生命的人,都是因為絕望,感到生活和未來沒有希望。我常講,一定要相信未來的力量,時間是最好的療愈。當你現在活得難受、痛苦時,堅持咬牙邁過這個坎,你會發(fā)現未來比想象的要好。保持積極心態(tài)、坦然面對未來是非常重要的。未來的變化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本身就是一種希望。
|